第121章 承诺还作数吗?(2 / 2)

引朱鸾 青铜穗 8990 字 1天前

穆疏云双手滑过那朱红的字迹,一滴眼泪啪地落在上方。

她蓦地把它合上,抬头笑了。

“谢主隆恩。”

她把折子紧紧贴在胸前,往后退行几步,到了门槛下,转身走出去。

皇帝缓步走到门边,静默地望着她离去的背影,直到庭院里只剩下斜射的日光,他才走回御案旁边。

案上那碗汤已经凉了。面层浮着浅浅一层油花。

他端起来,望向先前送汤过来的太监:“太后的赏赐,推辞了是为不孝,对吗?”

后者目光惊诧,快步走上前来:“方才是小的多嘴,皇上不喝,也无大碍。”

皇帝哂笑一下:“可那是先帝钦命持玺听政的太后,朕不能不尊,是不是?”

太监默然。

就在这刹那间,皇帝把碗端起来,一口喝毕。

“皇上!”太监惊慌夺碗,“小的还不曾试过口!”

“无妨。”皇帝将碗递回去:“太后公然送过来的赏赐,怎么可能会有毒呢?”

太监不出声了。

“常玉。”皇帝又道。“你把碗送去永福宫,替朕多谢太后与沈小姐的美意。

“再带上四色点心,算作我给太后的回馈。”

……

昨夜宴请晏北,一顿饭吃到近戌时才散。

一坛醉仙楼的竹叶青被二人喝到见底,恰逢月光升上来,照亮重重叠叠的屋檐,月棠心底骄傲升起,又趁着酒兴,拉着他把端王府几大主殿瞻仰了个遍。

今早起得就有些晚。

一问韩翌,原来早就来过了,因她未起,便先出门去寻了他祖父的同僚。

随后窦允和郭胤各自前来拜见。

坐下来寒暄了一会儿,侍卫才悄悄来禀报,说是二位同来还有两辆马车在门外等候。

原来他们俩竟是带着家眷前来的,因为曾提前打招呼,故而不曾让两位夫人一起进来。

月棠对着他俩叹了口气,然后让兰琴带着贺氏去接两位夫人进来。

随后窦郭二人去往衙门,月棠留下女眷说话,又挽留二人用了午膳,顺道打听一些朝堂内宅之事。

窦夫人敦厚持重,言语不多,但恰到好处。郭夫人快言快语,性子爽利,起初有些拘谨,但很快就放松下来。

送走二人之后,日光已经西斜。

到了房中,见案上摆着一摞帖子,一部分是宗人府和内务府等衙门递过来的,还有一部分是城中大户女眷投递来的。其中却有一张赫然写着“沈府”。

她抽出来一看,是沈奕连同其夫人作的邀请。

贺氏恰好捧着簿子进来,斟酌着说道:“先前听魏大人说,沈家小姐今日入宫为太后侍疾了。又说,先前太傅府大小姐的轿子也抬到宫门下了,似乎穆小姐也入过宫。”

月棠闻言顿了一下,还未来得及说话,随后走进来的兰琴又道:“郡主可猜到穆疏云为何会在这当口入宫?”

“为何?”

“昨日宫宴上的风波,已经被人传出去了。从昨夜开始,各处人员汇聚之处都在讨论穆疏云的行径。暗中更有许多人推波助澜,说穆家小姐比起先皇后德行差远了,明里暗里就是说她不配母仪天下。”

月棠了然点点头:“沈家干的。”说完她问道:“穆疏云入宫这一趟,可曾闹出什么风波?”

“奴婢特意差人前往靖阳王府问了问,王爷那边不曾听说有什么消息。而且穆疏云很快就出宫了。”

月棠嗯了一声,再看一眼案上的帖子,把它放到一边,拿起贺氏呈上来的册子翻看。

“魏章呢?”

忙活了几日,整个王府所有该入册的都已经入册了。接下来只等魏章把从前先帝用过的那批侍卫挨个地查一查行迹,就可以筛选出一批靠谱的人选引进王府来了。

“从昨日就出去了,到如今还没回来呢。”

兰琴给她肩膀上搭了件衣裳,余光瞥见庭院里走进来的人,又道:“韩大人倒是回来了。”

月棠也往外看了一眼,只见韩翌行色匆匆,已经快步走到了庑廊下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“进来吧。”她说道。

韩翌步入,匆忙之下行了个俯身礼,然后道:“郡主,臣已打听到当年案子的来龙去脉,穆太傅的父亲当时倚仗权势,卖官鬻爵,收受了大批银两,遭人揭发,状子直接递到了先帝案头。

“先帝大怒,派人暗中搜集罪证,随后把穆父打入了牢狱。

“但几个月后,先帝还是网开一面,将原本判下的十年徒刑抹去,只是免去其官职。

“后来穆父出来后,穆太傅及其两个弟弟同时辞官了,举家搬去了江陵。”

月棠道:“穆昶后来才辞官,意思是这案子没有牵涉到他们兄弟?”

“因为穆父犯事次数不多,时间也不长,统共就是那两年里,以十万两银子卖出去三个官位,故而当时只捉拿了穆父。

“穆昶三兄弟都未在相关职位上任职,所以没有受到牵连。”

“那为何后来皇上赦免了穆国丈,反而他们又要辞官归乡?”

“臣也觉得蹊跷,仔细追问了一番,才打听到很可能让穆家合家搬离京城的,是先皇后的决定。”

月棠沉吟。

穆家搬出京城的原因,她只知道是因为犯事。却不知道穆家本来已经无罪了,穆皇后却还是让他们辞官回去。

想了下,她问道:“当初告他们的是谁?知道吗?”

“不知道。”韩翌摇头,“据说那状子是直接投到先帝跟前的,事后没有一个人知道是谁揭发,先帝也未曾透露。”

月棠又默了一默。

诚然树大招风,凭皇后在朝堂上的威望,以及先帝对她的敬重,让已经露出把柄的娘家在那风口上退居江陵避开风头,也是明智的。

只是凭野心勃勃的穆昶,他们甘心顺从吗?

会老老实实地蛰伏吗?

在二皇子去往江陵之前,他们是否曾为扭转当时的局势做过一些努力?

他们又是在何等机缘巧合之下,顺利从帝后手上接过了代为抚养二皇子的重任呢?

月棠手指在桌面上叩了叩,一看韩翌鬓角的汗渍,顺手把桌上一条帕子丢了给他:

“虽是叫你尽快把事办好,倒也不是叫你累成一头驴。

“你是我端王府的长史,在外代表我永嘉郡主的体面。

“日后不管见了谁,你都把腰杆给我挺起来。

“若再让我看到你唯唯诺诺,就不用干了。”

韩翌慌忙抱着这帕子,怔愣抬头,好半日才回了个“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