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1章 承诺还作数吗?(1 / 2)

引朱鸾 青铜穗 8990 字 1天前

太监穿过庭院,给皇帝送来热汤,同时还带来消息:“沈小姐入宫侍疾,为太后熬了汤,太后命沈小姐送了一碗汤来。”

皇帝从飘摇的龙涎香后抬起头,看了眼他手上的汤盅,微皱了一下眉头。

“去回复太后,就说朕这两日也在服用养生汤,不宜额外滋补。”

太监有些迟疑:“皇上,太后懿旨,推辞了恐怕有不孝之嫌。”

及冠的日子在明年七月,如今举朝都在等着那个时机,节骨眼上,应当忍字当头。

“皇上,”门外又有太监走进来,看了一眼这碗汤,顺手把它接过去,看向皇帝:“皇上,昨日疏云小姐受了委屈,此时若与沈小姐走得太近,恐怕会让太傅脸上不好看。

“皇上要立足,还是离不开穆家呀!”

皇帝停在半空的手,便又收了回去。

“那太后那边又该如何交代?”

“这岂不简单?”这时候门口又响起了清脆的声音,“太后娘娘的心意领了,至于留下来要怎么处置,还不全凭皇上吗?”

随着这话语声落下,一抹倩影款款步入。

皇帝眉头微动:“疏云?”

“疏云小姐。”太监们纷纷行礼。

穆疏云走到皇帝身前,提裙下跪,行了大礼。

皇帝在原地顿了片刻,上前将她扶起来:“你怎么来了?”

他又抬头看着门口后进来的太监:“怎么没有人通报给朕?”

“皇上,”穆疏云抬头,“从前我们在江陵,我来见你,从来都不需要通报的时候。

“我以为即使是如今,皇上也不会苛责才是。”

皇帝微怔。

穆疏云望着他,又笑一笑:“不过我陪老夫人去江陵,几个月都不曾入宫,想来皇上也是忘记了,不然不会一次都不曾召见我。”

皇帝神情松动,“正是,事情太多,我也忘了。

“你也好久不曾入宫,昨日也来不及说话,你此番回江陵,一路上可还好?”

穆疏云又笑了:“我回来有五六日,皇上直到现在才想起来问我。”

皇帝面色又是一滞。

堂前两个太监已经退了下去。

穆疏云道:“表哥。”

皇帝转身。

“当年在江陵你和我说过的话,还算数吗?”少女的目光像水潭一样幽深,让人看不到深浅。

“当然算数。”皇帝缓缓扶上她的肩膀,“我说过,我明媒正娶的妻子,只能是你。

“可是云儿,我也不知昨日会发生那样的事,你太莽撞了。

“我昨夜想了一晚上,仍然不知该如何破解这个局。

“你为何去招惹堂姐呢?”

“招惹?”穆疏云笑了。她低头看着那碗汤:“沈家今日已经给端王府下帖子了。

“表哥,如果满朝文武在这个时候奏请立皇后,你能抗拒得了吗?”

皇帝凝默。他拿起桌上的朱笔:“如果舅父能够竭尽全力助我,我又有何不能呢?”

说完他目光转向少女:“我愿意为你做一切事,我期盼着早日接你入宫,但你也知我势单力孤,云儿,你是否愿意帮我?”

“你希望我做什么?”

皇帝沉气,抬手揉起了眉心:“比如眼前这碗汤。

“即使我今日拒绝了。还会有下一次,下下次。

“你有办法帮我解除眼前之困吗?”

穆疏云嘴角的笑漫到了天际。

“你笑什么?”

穆疏云摇摇头,低头静默了片刻,她说道:“小时候祖父对表哥格外严格,他说你将来是要君临天下的,处处都要比旁人强一些才是。

“每次你有文章背不出来,或是有问题答不上来,我总会想方设法喊上兄弟姐妹一起,在暗处给你提示。

“我害怕你受罚,也害怕你吃亏。

“你要我做的事情,我怎么会不去做呢?”

“云儿!”皇帝握住了她的手。

穆疏云把手抽出来:“可是,我总归心里不踏实。你到如今都不曾给我一个只字片语的承诺,而昨日我又被郡主拿出了话柄。

“倘若我替表哥扫除这些障碍的时候,又让人抓了把柄如何是好?

“我名声已经被毁,那个时候再遭针对,我也就只有一死了吧?表哥希望这样吗?”

皇帝眉目深沉。

穆疏云含泪笑一笑:“倘若我死了,父亲与皇上之间总会有隔阂了。

“恐怕那个时候,穆家想要为皇上赴汤蹈火,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呢。

“我替皇上不值。”

她说话的声音像平时一样温柔,或许因为此时含着眼泪,音色还不如往日的活泼清亮。可此时落在这安静的殿堂里,又格外有分量。

皇帝缓声道:“你待如何?”

穆疏云从袖子里抽出一本写好了的折子,展开推到他的面前:“我要一个承诺,皇上落款下印就好。得一个安心,云儿也好劝说父亲义无反顾替皇上冲锋陷阵。”

纸上字迹娟秀。所写的内容无外乎一件事:允诺来日册封太傅府小姐穆疏云为皇后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“皇上方才还信誓旦旦,落笔写个字不难吧?”

穆疏云语气依然温和,但直勾勾看过来的目光却不容人退却。

“穆家护佑皇上十余年,尽心尽力,从未有过私心。这是你自己曾对我许下的承诺,你若言而有信,必然不会推脱。”

少女脸庞苍白。眼窝底下一片深重的黑影。仅仅一日之隔,便与昨日那娇蛮活泼的太傅千金判若两人。

静室中,沙漏的声音震耳欲聋。

皇帝缓慢道:“云儿,你有备而来。”

“我说了,我只求一个心安。”穆疏云泛红的眼睛在笑,“当然,你若实在不愿,我又怎能逼你?”

皇帝背转身去,像桩子一样站了片刻,然后重新转过身来:“好。”

说完他提起朱笔,在折子上利落地写了几个字下去,然后盖上私印。

他把折子放到穆疏云的手里:“待眼下这场风波过后,你自拿它来寻我践诺便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