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相传,许多将军国主曾请他出山入世,他只道时机未至,若再要强请,便被他布下的阵法阻隔于外。”
“也有不少人为了向他学本领,一路磕头到观前,将脑袋都磕破,他却并不在意什么传承,始终不肯答应收徒。直到他八十岁那年,下山云游,一去数年,再回到观中时,身边多了两个孩子……”
“大些的那个十一二岁,面貌有异于常人。小些的那个也有十岁,生得几分女相,七山真人原本只想收那个小的做弟子,但小的也有脾气,反威胁七山真人,只说若不肯将另个人也收下,他也不拜师了。”
“七山真人无奈妥协,只说那大的确也有些天分,但他这个人只按资质来排序,于是让小的做师兄,大的做师弟。”
“那两个男孩便向师父叩头,请师父赐名。真人却道,让他们自行取名。”
“小师兄看向树间风,取名百里游弋。”
“大师弟仰望天上日,道出赤阳二字。”
这些时日,少微也陆续得到了一些与姜负师门以及赤阳有关的消息,但那些消息真真假假,偶尔还要自相矛盾,远不比英娘此刻的复述来得流畅细致,可细致到这等程度,就连七山真人收徒时的对话都这样清楚,好似英娘当年就是那观中一块瓦,当场听到了一般。
察觉到小家长的质疑,英娘一笑:“我虽未亲耳听闻,却有旁人听过。”
她拍拍胸脯:“我英娘探听消息历来耳听八方,既是说与你,定是经过了许多查实对照,不说十成十地可信,你且大胆信上八成!”
“我找到了一位看守后门的道士,这道士年有五十,因被烧伤过,面目疤痕可怖,性情孤僻寡言,动辄打骂小道士,因此没人敢与他亲近。”英娘道出自己主要的消息来源:“据我打探,此人从小就在七山观中。他定知晓诸多旧事,只是要让此等人甘心开口,少不得使些手段。”
小鱼不禁问:“严刑拷打了一番?”
英娘笑着摆摆手:“我去叩那后门,只说前来投亲已不见旧时婶叔,想要在观中留宿几日。起初他尚无好脸色,谁叫我勤快麻利,替他烹饭洗衣十余日,恰又叫他知晓我是个只想求一屋遮雨的可怜寡妇……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