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83章 沅陆县什么都没有,就是粮多(1 / 2)

沅陆的夏天很热,但对比收割的喜悦,再热也是欢喜的。

“夏收大典”结束后,整个沅陆县沉浸在割麦的热浪中。

而县城倒是显得鸦雀无声,只留下生意人的抱怨声。

孙山仔细查阅水稻试验田的数据,再一次对比,跟去年的大差不差,看来肥料这方面的稳定性已经固定下来。

如果想实现水稻年年生产,得要从种子,水利工程这两方面入手了。

种子目前没办法培养,那么等秋收后,必须来一场“水利大建设”。

水稻讲究的是水,灌溉沟渠得要修好才行。

夏收和秋收如果顺利,衙门的粮税会增加一倍。

而上交给国库的,嘿嘿,孙山依旧按照“原额”上交,这么一来留给衙门的粮税会多不少。

好好地利用着部分留额的粮税能干不少事。

想到这里,孙山心情大好。

来了沅陆县一年多了,收入终于可以肉眼可见地增加了。

至于会不会被贪污,嘿嘿,他堂堂一个县令都不贪,下面的小弟就算贪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贪。

不过孙山做事向来严谨,所以收税的时候,把身边的护卫安排下去,明面上说人手不够,知县大人无私奉献人手。

暗地里则起卧底作用,监视衙役们有没有贪污。

孙山倒是想发展本地人做卧底,无奈资金有限,引诱不了本地人“同流合污”。

除了一个衙役小五子能作为自己人,别的本地地下成员好难发展啊。

幸好一来上任时,就拿卷子收买邓教谕,从而收买县学的学生。文人墨士,嘿嘿,经过书生们的那把嘴,孙山在沅陆的名声还算不错。

通过鸟粪肥料,相信名声会进一步的好。

毕竟百姓实打实地得到好处,正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,怎么也会说上几句好话。

夜幕降临,孙山下值回后院吃饭。

正巧碰见孙伯民,孙三叔,德哥儿从后门回家。

孙山疑惑地问:“阿爹,你们去哪里?”

孙伯民兴奋地说:“山子,我们去城外看别人割谷子。”

孙山哦了一声,觉得收谷子没什么好看的。

提醒道:“阿爹,天气热,大中午的莫要去,想看就早上看或许下午去看。小心中暑。”

孙山以为孙伯民整日待在衙门无聊,想到外面放风。

孙三叔急切地跑到算跟前说:“山子,城外全都是人,全都在割谷子。山子,三叔欢喜啊,那一串一串的谷子,真诱人,那一麻袋一麻袋的谷子,重重的。哎,山子,乡亲们都说,今年好年景,收了那么多谷子,能吃上饭了。”

孙家村本来就是农家人,见到地里大丰收,肯定高兴了。

德哥儿一伙人出门,除了看谷子,更是想跟本地人聊上几句,说会本地话。

德哥儿眼珠子转了转,凑到孙山跟前,低声地说:“山子,咱们做不了鸟粪肥料买卖,你说,能不能做粮食买卖呢?”

见到一堆一堆的谷子,德哥儿敏锐地发现商机。

粮食,那可是粮食,人人都要吃的必须品。

如今沅陆县什么都没有,就是粮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