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人本身并没有身高、体重、力量方面的种族优势,阿福利卡洲的黑人在耐力方面有优势,但在这三个方面却不怎么样。
但为什么漂亮国黑人能身高更高、体重更重、力量更强呢?
首先就是营养方面。
在漂亮国,当地超市里牛奶、牛肉、鸡胸肉这些高蛋白食物价格都很便宜,很多家庭从小就会给孩子准备早餐奶、午餐的牛排或汉堡,蛋白质摄入充足,而且学校的午餐也有严格的营养标准,比如每天必须包含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,这些都是骨骼发育的关键。
但在阿福利卡洲,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一些地区,粮食短缺仍是不少家庭面临的问题。
当地很多孩子每天的主食就是玉米糊或木薯,能吃到鸡蛋、牛奶的日子屈指可数,更别说足量的肉类了。
儿童期是骨骼和肌肉发育的黄金期,要是这时候蛋白质、钙、维生素这些“营养刚需”跟不上,成年后的身高和体型自然会受影响。有一些游牧部落,虽然族人耐力极强,但因为日常饮食以杂粮和少量羊肉为主,平均身高就比漂亮国黑人低了近10厘米,这可不是“天生”的差距。
其次就是“基因交流”。
漂亮国黑人的基因多样性,比阿福利卡洲本土黑人更丰富。
漂亮国黑人的祖辈大多是17-19世纪从阿福利卡洲被贩卖过去的奴隶,最初主要来自西非的刚果、加纳等地区。
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,漂亮国黑人与白人、拉美裔、亚裔等群体的基因融合越来越多,比如有些漂亮国黑人携带了白人身上影响身高的显性基因,或是拉美裔身上的肌肉类型基因,这些基因组合在一起,就可能让体型更偏向“高大壮实”。
而阿福利卡洲本土的黑人,很多仍生活在相对封闭的部落或社区里,基因交流主要在部落内部或周边族群间进行,基因类型相对单一。
比如阿福利卡洲的科伊桑人,是当地最古老的族群之一,因为长期生活在南非的沙漠草原,基因里更偏向“适应干旱、节省能量”的特征,体型普遍偏矮瘦。
就算是身材高大的阿福利卡洲丁卡人(平均身高1.8米以上),也只是阿福利卡洲众多族群里的一支,不能代表整个阿福利卡洲黑人的体型,而漂亮国黑人因为基因融合,恰好有不少人继承了“高大基因”的组合,自然让人觉得整体更显高大。
另外还有漂亮国的运动文化因素。
篮球、橄榄球、田径这些需要爆发力和身体对抗的运动,在漂亮国黑人社区里普及率极高,很多孩子从小就泡在球场上,日常的跑跳、力量训练能促进骨骼生长和肌肉发育。
而阿福利卡洲部分地区,孩子从小要帮家里放牛、种地,体力劳动不少,但多是重复性的轻度劳作,不像系统性运动那样能针对性锻炼骨骼和肌肉,自然很难练出“壮实”的体型。
但这也不是一概而论的。
不是所有漂亮国黑人都比阿福利卡洲黑人高大。比如阿福利卡洲的马赛人、丁卡人,平均身高本就超过1.8米,放到漂亮国也属于高大群体;而漂亮国也有不少黑人因为家庭贫困、饮食不健康(比如长期吃快餐导致肥胖而非壮实),体型并不突出。
很多时候,世人印象中的“漂亮国黑人更高大”,其实只是“部分群体”的特征被放大了——毕竟漂亮国电视剧、NBA里的黑人形象多是高大壮实的,而阿福利卡洲纪录片里更多展现的是普通部落居民,这种“信息差”也让世人产生了直观错觉。
就像很多华夏人,一看到外国人就觉得这是美国人,他们一定会说英语,其实很多都是有偏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