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92章 侯爷目不识丁(2 / 2)

但以杜青的性格,定也是真心将太叔权当成朋友来往的。

太叔权虽然疯了,却定然也是感受得到的。

否则太叔权不可能在回光返照时,将兄长太叔轩留下的东西送给他。

可能那个时候,太叔权自觉大限将至,这本册子是唯一可以送给杜青当个念想的东西。

杜青是江湖中人,对于情义极是看重,哪怕这个朋友是个疯子,他也不会嫌弃。

朋友逝去,他自然是难过的。

姜远拍拍杜青的肩:

“杜兄也无需难过,太叔权在临死前,你能成为他的朋友,他定然是开心的。”

杜青点点头:“或许吧,你还是想办法解读这册子吧。”

姜远闻言却道:“我刚才仔细看了看,这本册子虽有些发黄腐烂,封面却以大周通史命名,那便绝不是古籍。

看来太叔轩当年写这玩意时用小篆,是想搞加密那一套。

只是没什么用,小篆虽然是数百年前的古字,但识得的人何其多。”

姜远不认识小篆,但他有个学识渊博的爹,要解这本册子的内容何其容易。

姜远将胖四唤进书房,吩咐道:“去书院,将老爷请回来,就说有要事。”

杜青站起身来:“没什么事的话,我先回去了。”

姜远点点头也不多留,这本册子里的东西,杜青还是不要知道的好,有些东西不知道比知道好太多。

“行,杜兄出门这么久,自当好好与家人团聚,改天咱们再好好喝一杯。”

刚出得书房门,姜远又看见杜青那一脖子的红印,突然很认真的说道:

“杜兄,我家中有不少枸杞,你等着,我给你装十几斤。”

杜青嘁了一声,一甩袖子,大步而去:

“杜某不需要!你以为我像你!”

姜远撇撇嘴:“好心当驴肝肺,不要就不要,贬低我做甚!嘁!我还不愿给呢!我留着当饭吃!”

姜远大袖一甩,也不送杜青了,转身又回了书房。

姜守业也没那么快回来,那大周通史他也看不懂,闲着也是闲着,便拿了铅笔画显微镜的图。

这铅笔是章老七根据姜远的配方制了十几支,初始产品不是很好用,但也能将就,比用炭头好使就行。

小半个时辰后,姜守业快步而回,见得姜远在书房中画图,伸过头去一看,却见得纸上画的东西极为奇怪。

“远儿,你如此着急找为父回来,不会是想让为父陪你画图吧?你画的这又是何物。”

姜远画得极为认真,姜守业站在后面突然出声,将姜远吓了一跳。

姜远放下铅笔,笑道:

“孩儿画的这是显微镜的工图,只是画了个样子,详细部件还有得弄。”

姜远总能弄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来,姜守业已是见怪不怪了:

“为父对格物不甚精通,也不知这显微镜是做甚用,你找为父回来,就是让我看这个?”

姜远拉过一张椅子,请姜守业坐了:

“这显微镜,就是看肉眼看不见之物,于医术有极大的用处,钟大夫用得着的。

孩儿请父亲大人回来,是有重要之事,却与这显微镜没有关系。”

姜远从桌上拿起那本小篆写成的册子递了过去:

“父亲大人,这是杜青从江南寻回来的。”

“杜青回来了?他找到太叔轩的两个兄弟了?”

姜守业神色一沉,杜青去江南干什么事,他是知道的。

“杜青刚刚来过,带回来了这本册子,但这东西是用小篆写成,孩儿…有些不太识得。”

姜远有些尴尬,自家老子学识惊天人,自己目不识丁,的确有些说不过去。

姜守业接过那本册子,看了一眼封页:“大周通史。”

姜远见得自己的老子果然识得,喜道:“爹,你快看看里面的内容。”

姜守业翻开书页,一目十行,眉头微微拧了拧:

“这里面记载的,倒是大周兴景年至康武年前期的事件。

这太叔轩倒是小心,以为用小篆来写就可以避人耳目,想的还是简单了。”

姜远也深以为然,小篆这种字体并未失传,识得的人虽不多,但也不少。

对于不识字的人来说,用什么字体来写都一样。

对识字的人来说,用小篆来写,等同于不设防。

当然,对于姜远与杜青这两兄弟来说,就是另一回事了。

“太叔轩写的这些东西,有些是真的,也有些是道听途说。”

姜守业漫不经心的翻着,翻到中间时稍稍停顿了一下,哼道:

“像这段,这厮居然敢说为父年轻时风流成性,当真是一派胡言!”

姜远听得这话,不由得看向自己的老子。

这话上官云冲也说过啊,又何止太叔轩。

姜远紧闭了嘴,这亲爹年轻时的花边事,还是少打听得好。

子不言父嘛。

姜守业终于翻到了最后几页,脸色却是突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