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健民拿着一块抹布,慢悠悠地擦着自己的桌子。
“康老师,早。”周逸尘打了声招呼。
“早。”康健民抬起头,冲他笑了笑,“小周来了。”
周逸尘放下自己的东西,也拿起抹布,把自己的桌子擦了一遍。
没一会儿,王宇和刘娟也一前一后地进了办公室。
“周医生早,康老师早。”
俩人恭恭敬敬地问好。
办公室里四个人,各自忙着手头的事。
打水,扫地,整理病历。
一切都井井有条。
周逸尘的目光,落在了对面两个实习生的身上。
王宇和刘娟,一个拿着钢笔,一个捧着本子,正襟危坐。
那副认真的样子,让周逸尘想起了自己刚上临床的时候。
他忽然想起一件事。
这两个人分到内科实习,好像也有一段时间了。
“王宇,刘娟。”
“哎,周老师。”
两个人立刻抬起头,身子坐得更直了。
“你们这批实习,到咱们内科是多久来着?”周逸尘随口问道。
听到这个问题,王宇和刘娟脸上的表情,一下子就垮了下来。
两人对视了一眼,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明显的不舍。
还是王宇先开了口,声音有点闷。
“周老师,我们……我们这周完了,实习就结束了。”
刘娟也跟着小声补充了一句。
“周五下午,就要去下一个科室报道了。”
说完,俩人都低下了头,满脸的不舍。
周逸尘看着他们这副样子,心里大概就有数了。
这个年代的实习生,地位挺尴尬的。
说是来学习的,可大部分科室都把他们当成免费的劳动力。
打杂、跑腿、写写不重要的病程记录,一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,可真正核心的东西,根本没人教。
带教老师忙着自己的病人,能提点你两句就算不错了,大部分时间都得靠自己偷着学。
周逸尘不一样。
他有十级教学技能打底,知道怎么教人效率最高。
所以他带实习生,不光是让他们干活,而是会把每个病例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他们听。
从问诊的技巧,到体格检查的顺序,再到化验单上每个数据代表的意义,最后到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案的选择。
他讲得细,讲得透。
王宇和刘娟跟在他身边这一个多月,学到的东西,比得上别人大半年。
俩人心里也很清楚,知道自己是遇上好老师了。
可好日子,眼看着就要到头了。
王宇没忍住,可怜巴巴的开口。
“周老师,我们真不想走。”
“是啊,”刘娟也鼓起勇气说,“跟我们同一批的同学,分到别的科室,天天就是换药、送单子,带教老师忙得连话都说不上几句。哪像跟着您,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。”
“他们都羡慕死我们了。”王宇挠了挠头,有点不好意思地补充道。
周逸尘听着,心里也有些感慨。
这两个年轻人,态度端正,又肯学,都是好苗子。
可惜,医院的轮转制度就是这样,他也没办法改变。
他想了想,开口说道。
“医院的规矩,每个科室都得去转转,对你们是好事。”
他的语气很平和,没有说教的意思,更像是聊天。
“多见识一些病种,多跟一些老师,才能知道自己以后想往哪个方向发展。”
“内科的东西你们学了,再去外科看看,去儿科、急诊科都待待,把基础打牢了,以后不管干哪一科,心里都有底。”
周逸尘看着他们,话说得很实在。
“到了新科室,别怕生。手脚勤快点,嘴巴甜一点,多看,多问。”
“就算老师没时间专门教你们,你们就跟在后面看。看他是怎么跟病人说话的,怎么开药方的,时间长了,自然就能学到东西。”
这都是他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,掏心窝子的话。
王宇和刘娟抬起头,认真地听着。